|
已阅读:41次 |
添加日期:2006-10-19 |
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 |
随着收藏人群的日益广泛,市场上古旧物品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少,加之赝品的充斥,拍卖行想在今后维持盈利的最好办法就是依靠大收藏家,借助大收藏家手中的精品和名人效应。
综观刚刚过去的2006年,一些惊心动魄的数字仍然在笔者面前浮现:
当人们步入2006年的第七天,上海崇源秋拍现场的一件具有近3000年历史的西周青铜器“周宜壶”,早年为清宫旧藏,后流失海外,以1000万元起拍,最终以2640万元成交,创内地青铜器拍卖历史最高价;5月,一件由法国藏家提供的估价达1000万美元的清宫御用屏风在上海崇源拍卖亮相,从5000万元港币起拍,最终以8050万元港币的价格成交,此件屏风的价格成为目前的世界之最;6月,中国嘉德春拍“马定祥收藏中国历代钱币”专场中,一枚民国十五年张作霖像陆海军大元帅纪念壹圆金币,1926年由天津造币厂试制,以319万元打破了中国钱币拍卖的世界纪录;10月,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,一件72.5厘米高的“大明永乐年施”铭款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.16亿港元被内地藏家竞得。这一成交价格立即带动国内佛像收藏热;同是10月,崇源国际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澳门举槌,在“中国古董专场”中的“千石藏金”专题里,40件艺术品均来自日本知名收藏家千石唯司。拍卖现场竞拍者多数是特地为青铜器而来,上拍的90件铜镜和各种器型的青铜器几乎全部成交;11月,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佳士得拍卖会,在当日上午举行的“玉剪霓裳——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”专拍会上,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经过激烈竞投,成交价比此前的最高估价高出7000多万港元,以1.5123亿港元的价格成交,创下亚洲拍卖会历史上最高成交价,也创下清朝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;12月,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卖会上,吴冠中的油画长卷《长江万里图》拍出379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,一举创下两项价格纪录——吴氏个人作品的最高价和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国内最高价。
由此可见,2006年的艺术品市场,拍卖公司已经把重心放在寻找精品上,依靠大收藏家的藏品和艺术界名人的作品赚足人气,而不再将重心放在依靠社会藏家上。因为只有精品才是藏家争抢的目标,才是拍卖市场盈利最关键的手段
|